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长歌史诗。为切实践行党史传承先烈革命精神,做到知史、爱党、爱国。
6月1日,河北唐山古冶区林西第三小学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18人在党支部书记陈桂霞的带领下,前往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喜峰口抗战博物馆,开展“追寻英雄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鲜红的上衣、熠熠闪光的党徽,凝聚在火红的党旗下,他们心潮澎湃。第一站: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 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让他们感悟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浏览中,全体党员自行扫码听讲解,了解潘家峪惨案的历史背景、屠杀过程以及潘家峪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对潘家峪一千二百三十名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野蛮杀戮深感愤慨,对英勇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英雄们深感钦佩。了解历史文化,接受文化洗礼——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扶贫济困送温暖,真情帮扶献爱心。参观完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返回途中,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吃力的推着一辆单轮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耿婷婷主任主动上前询问,帮助老人推车并送到家中。家中的一切令所有人感到震惊,破旧的房屋,屋内杂乱无章,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我们难以想象两位老人是如何生活,看到这些,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大家拿出仅有的几百元现金,交到了老人的手中。这就是我们的红色之旅,用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乐善好施、奉献爱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二站: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喜峰雄关大刀园的创建者亲自为全体党员讲述了喜峰口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喜峰口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关隘,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逼进长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及其抗日民众大刀队血战日寇,歼敌五千,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由此诞生了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随后参观展厅,一件件战争时期珍贵展品和史实照片,还原了80多年前中国军民不畏列强,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壮烈画面。真切感受到在那炮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不畏牺牲、浴血抗战的爱国情怀,接受心灵的洗礼。喜峰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历史上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战役,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大家身心再一次受到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纷纷表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践行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记录者:耿婷婷)
责任编辑:吴迪